我從來不是個適合談職場學的人,這點自我老闆從未考慮讓我做職場類封面故事,即可窺見。所以,在寫這篇文章前,我反覆思考著該不該寫、該寫什麼,然後我寫了。
寫的原因是,某種程度上,我也不是那麼冷的人(雖然多數工作時的我很冷),還是會輕輕拍你肩,告訴你一句:「別氣餒,還有機會。」但另一個角度來說,我是個記者,還是財經雜誌的記者,寫文章不會只有歌功頌德、吃齋念佛,所以殘酷事實還是得面對。
距離我上次主動求職,那是七年前,自此之後,感謝各方大德、大哥、大姐偶有介紹推薦與挖角賞識。然後,我當然沒再經歷過履歷石沉大海、仰天長問為何不用我,這類複雜情緒。
但我還記得很清楚,當年我找工作找到什麼程度,真的難忘。你問我:「為什麼他們在104開我的履歷,卻都沒獲得通知?」嗯,那些104履歷通常夾在透明資料夾裡,堆在層層資料、文書、稿子裡,什麼時候認真看?有哦,在看那張大頭照的人正不正時,我們有深刻認真看過……那張照片。
這樣說來有些不正經,但事實是,媒體主管真的誇張的忙,底下記者惹的麻煩已經夠他擦屁股,或者該追的新聞沒進度也夠他焦頭爛額,還要他逐字逐句閱讀你的履歷,也太為難人了。
千萬別以為是你不好,絕對不是。但對於平面記者永遠視資深為真理,在你空白的履歷上寫萬言書,都勝不過一行字「記者資歷n年」。難道菜就該死嗎?別的行業我不知道,但記者這行,菜就是該死,還罪該萬死(我忘了這誰告訴我的了)。
因此,對於我們這種沒資歷又沒姿色的人,想找到第一份記者工作,嗯,也沒有那麼難啦,你需要的是一個機會。機會不是你坐在電腦前,發呆看著104,機會就能從天而降,機會也是可以被創造的,我的第一份工作不是靠104給的,也不是富爸爸庇蔭來的,是創造機會找到的。
話得從那時找工作說起,我還記得去中視面試回來,在肇公請吃飯的那晚,因為面試時被羞辱,只好在肇公宴上痛哭落淚,哈哈哈,幸好沒走到電視台記者這條不歸路。此後,我就痛定思痛,專攻平面媒體,我做了一件現在想起來還覺得很瘋的事,那就是——把履歷、自傳、作品集印成冊,裝訂精美,然後寄到各大媒體的採訪中心去。「每一家都寄?」對的,我印象中是如此。
我不曉得是不是每一份都有送到目標收件者手上,但我確定的是,這個做法因此讓我接到了好幾通面試通知,有了願意給我第一次機會的老闆,甚至直到工作半年多後還有媒體主管打來。這其實也沒那麼深奧,你去翻翻看什麼職場教學、第一次找工作就上手之類的,都會告訴你一條準則,叫做是:機會掌握在你自己手裡。
當然,現在這種媒體浮濫的年代,也不一定要找工作如我這般辛苦。不管是要報考各大媒體的記者招考、找學長姊推薦介紹,管道、機會百百種,但你若只坐在電腦前看104,不管F5按幾次,按到F5鍵壞掉也不會有工作上門。
老生常談的要素還有:「準備好你自己。」老實說,我對於生存在這個年代的人,尤其想做記者工作,聽到要考英文而不知所措,本人感到相當不以為然,茲以為電視、報紙、各大暢銷書不都天天耳提面命告訴你,英文很重要了嗎?你也可以英文不好,ok的,但你如果想要吃「平面記者」這行飯,你也是可以英文不好啦,但前提大概是你有十年資歷,或者你天天都交的出獨家,否則,乖乖念英文吧(英文又不只有記者這份工作需要)。
還有一件事,我也不以為然,就是沒作品。新聞本科出身的人,自己摸摸良心,修課老師一直講要理論、實務並重,我們不是理工學院,不用實驗做到天昏地暗,但好歹大學四年、研究所兩年,新聞採訪都從(一)修到(三),還有深度報導……等,這樣你還拿不出作品,說實話,你得自己檢討先。作品這件事很簡單,也是兩個字:準備。你自己都沒準備好,為什麼主管要給你機會?
事情也沒這麼嚴重,旁觀的人都是說嘴比較簡單,那當然,就像我現在這樣。但還是回歸到那句,找工作還是機運、機運,過了這村、還有下家店,台灣媒體這麼多,哪怕沒記者當呢?但要當專業or無腦的記者,被挖角or取代的記者,被尊敬or看輕的記者,全看你自己決定。
記者這行很公平,工作的價值有多少,在你,連薪水多少,也在你。
謹寫給正在找第一份記者工作的你,但平面媒體限定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